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料理界的百變達人-牛番茄 主廚

在地農藥當家
重興社區謝炎堂先生,在社區開了一間農藥行,在訪談的期間經常有很多社區的農民過來購買農藥,是在農村當地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謝大哥私下還有副業,就是在種植牛番茄,在重興擁有兩分地大約600坪,謝大哥說,因為家裡的人本身就有再耕田,所以謝大哥回來就繼續耕作。兩分地算不大不小,因為自己種沒有辦法種植太大面積,沒有工人很難去管理。由於謝大哥是開農藥行的,對於農作物的種植有相當的專業,所以給予我們牛番茄有相當多的專業種植訊息。




初長階段
   謝大哥說播種方面,他們都是跟育苗場拿穴盤(註1)。現今一般的農民都直接到育苗場拿了苗栽植接種植,告知所需要的苗栽需求,不會在自己的田裡作播種架接的動作。當要種植作物的前兩天至三天就需要通知育苗場,育苗場就會幫忙播種發芽,若需要比較特殊的架接等種植技術,育苗場也會直接架接好再交給農民。等苗栽長到一定的程度就將穴盤交給農民去做種植。
1: 穴盤,就是育苗場那邊培育出來的苗種。




耕作早晚期
   一般農作種植期一年有分成三期,第一期作跟第二期作是為主要作物,一年通常有兩期收成,例如水稻;第三期作是兩期的主要作物(例如水稻)收耕起來之後,大約在國曆的1011月過後就是第三期作,算為休耕期,例如牛番茄。通常農民主要的收入都會來自兩期作物,而這個第三期的作物就是次要收入了。所以第三期作第三期作有的農民會放棄耕作,有的農民需要其他的經濟來源就會選擇繼續耕作。
   牛番茄有分成早作跟晚作,農曆大概56月就會開始有人種植,這就俗稱比較早作;而農曆78月就是晚作。因為茄科就是一種比較寒帶的作物,不可能在氣溫高雨水多的時候去作種植,較容易損失,因此都會選在低溫少雨作種植。早期種植的話,優點就是比較少人種,收成的期間會比較早,價格也會比較好;比較晚種植的話,會比較好照料,牛番茄較不會有病蟲害,只是會累積早期跟後期的產量一起出來,產量有了,價格就比較低,這是早做跟晚做的差別。





收成期間
牛番茄大概花50~60天就可以收成了。牛番茄沒有辦法確切計算一年可以收成幾次,牛番茄花有可能會有第一階段的花、第二階段的花、第三階段的花每一株都會分不同的時間開花結果,他的花期可以有很多期,甚至有農民可以保留到15~16期,這樣就可以採收到15~16期,因為牛番茄的藤蔓有個芯,芯沒有拔除,牛番茄就會一直生長,養分夠水分夠仍然一直開花,採收期就無限延長。但是一期的花,不一定那一期的花都會一次全開花一期熟成一期採收,有可能這朵花先結果成熟就先摘這一顆,現在1112開始採,就能採到農曆過年後,很難超過農曆一月,因為天氣開始熱了雨水多,比較容易有病蟲害。




牛番茄種植注意事項
˙牛番茄不用架接,只需要要整理側芽,不要讓養分不要往側芽發展就好。
˙從整地開始,溝渠上面要注意排水,排水要做得好,深度要夠深,因為茄科很怕水,而且容易造成病蟲害。
˙牛番茄為藤蔓類,需要製作A字棚或者是隧道式的種植。
˙在種植牛番茄控管果實品質時,會做疏果的調整動作,避免一株主枝的果實分量太多,分散養分;主枝下的雜草也需要定期做拔除;如果組織上來那些細枝,也就是側芽也要清除,因為側芽會吃掉主枝的養分,主根釘在地上,側芽越多,分的營養越多不僅影響到果實的養分,也會影響果實的大小。
˙牛番茄也不作套袋,因為像茄科這種光滑表面都不會作套袋的動作,因為也沒有果實蠅來叮它。




防治病蟲害
所謂食物是得來不易的,每一顆牛番茄的產出都是謝炎堂先生與父親一起在太陽下、細雨中、寒風裡一畝又一畝細細耕耘的成果,然而「人靠天吃飯」這是農民最好的心聲,踏進牛番茄田裡,不免看到鮮紅的牛番茄被鳥、昆蟲啃食大半,除了要避免鳥類的侵襲,更要防範天災、水害、蟲害、細菌、病毒……等各種大自然艱鉅的考驗,謝炎堂先生本身為農藥販商因此更小心斟酌的使用農藥,也定期的為田間清潔,社區裡的農民有任何種植作物上的問題,他便能及時的給予答覆,可謂社區裡的農藥博士。





植環境
重興社區以前叫香蕉腳,以大宗量種植的演變是香蕉 - 絲瓜 - 甘蔗潮 - 木瓜 - 雜作,因土壤條件好,這邊幾乎種什麼得什麼,種植的物種相當豐富,正位於濁水溪的頭港溪,水質雖濁但卻優良,沒有污染,濁水溪上游沖刷下來的泥沙涵蓋豐富的氨基酸礦物質微量元素;地域靠山邊,海風較少,颱風也比較不會受影響,氣候條件更為穩定.




水權分配的問題
六輕工業區自從這邊埋管線沿著154縣道引水去,彼此間便開始有了搶水的關係,因單冬和雙冬的(單冬的意思是水稻只有植栽一期,雙冬則是兩期)這裡的單冬比較多,因為這裡水量比較少,那邊水量比較穩定所以這邊雙冬也比較多;早期的分法是我們這邊半個月他們那邊半個月,若限水期雨水比較少的時候我們就分配吃一個禮拜他們用一個禮拜,依此分配。




當農民的感想與期望
當農民,其實都是個人選擇,以謝先生的哥哥來講就是對於工廠的工作型態不喜歡不適應所以務農,而謝先生曾是做業務,業務做一做,還是回來務農和賣農藥,對他而言這只是職務上的選擇罷了;而東西種不好當然會有挫折感,天災的時候挫折感就更大,價格掉了,也只能無奈吞忍.市場價格機制不好量大時,價格當然顯得比較不好,只能調適心情期待下一季的收成.



文/程日君、黃敏慈
圖/黃敏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